責任編輯:牛樂耕
田??軒
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當務之急,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長遠之策
當前,內需不足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。基于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精準研判,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“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”,并將其列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。
從過去的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”,到“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”,體現出對經濟發展形勢更為深刻的把握。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當務之急,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長遠之策。在國際經濟格局深度調整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、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,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,國內市場是經濟穩定增長的根基和底氣所在。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、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,為內需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。然而,將這些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增長動力,必須有全方位的戰略布局和切實有效的政策舉措。
政策協同發力,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保障。財政政策從“積極”邁向“更加積極”,貨幣政策從“穩健”轉為“適度寬松”,二者緊密配合,共同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大動力。財政政策通過提高赤字率、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、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等手段,優化支出結構,將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,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投資,創造就業機會,提升居民收入,促進消費增長。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,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,降低企業融資成本,將更好激發企業投資活力,穩定市場預期,為消費和投資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。
消費深度挖潛,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驅動。一方面,要從根本上解決消費動力問題。比如,實施重點領域、行業、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,確保重點群體穩定就業,為居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,提高消費意愿;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消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;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,提高消費能力。另一方面,還要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、提升消費供給質量,加力擴圍實施“兩新”政策,在挖掘傳統消費潛力基礎上培育數字、綠色、文旅消費等新興消費業態。
投資提質增效,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支撐。這就需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規模和效益,確保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,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弱項。同時,引導投資向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新技術產業、民生領域等傾斜,提高投資的效率和可持續性。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,提升自主創新能力,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,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和投資增長點。此外,還要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,打破各種隱性壁壘,拓寬民間投資渠道,讓民間資本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。
“積力之所舉,則無不勝也;眾智之所為,則無不成也。”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政府、企業、居民齊心協力、共同推進。從政策協同、消費升級、投資增效、信心提振等多方面努力,促進經濟增長穩、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,我國經濟必能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。
(作者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)
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?從某種意義上說,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,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,讓人們對“翅膀上的中國”充滿期待。[詳細]
2024年,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、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,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。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,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。黨中央沉著應變,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,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,經濟明顯回升。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、廣[詳細]
構建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,并不意味著封閉保守、排斥外來知識體系另搞一套,而是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,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,在形成中國特色并增強主體性的同時,進一步推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。當前,世界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社會信息化、[詳細]
“楓橋經驗”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發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,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。幾十年來,“楓橋經驗”的內涵不斷豐富,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文明等領域。我國社會學界以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為典型,對[詳細]
“牽頭”,不僅是名義上的領銜,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。遺憾的是,一些牽頭單位將“牽頭”簡化為“派任務、催落實、收成果”的機械流程,忽視了自身作為引領者、協調者的職責。更有甚者,一些牽頭單位將配合部門視為單純的執行者,自己置身事外,不愿承擔責任,將“牽頭[詳細]
這就是超大規模市場的體量優勢,回旋從容空間廣;這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疊加效應,優勢互補潛力大。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、有效性,發揮比較優勢、縮小發展差距,培育新動能,必將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長極,推動優勢互補、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。[詳細]
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。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,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。[詳細]
只有按照規律行事,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。五個“必須統籌”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性認識,要牢牢把握。學習好、領會好、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,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,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、做到行穩致遠。[詳細]
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,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,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。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、變得越來越智慧,我們必須做好防范,確保它始終是“朋友”。[詳細]
“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,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,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,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,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,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……”搞清楚“我是誰、為了誰、依靠誰”的問題,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。[詳細]